冯紫英初来时也曾经买了五匹织金妆花缎,足足花去四十金,也是为了回京孝敬父母。
这问话不能说明什么,但起码能证明对方没撒谎。
如果说这些小细节上都撒谎,那只能说明此人肯定有问题。
没撒谎不能说对方没问题,但撒谎则肯定有问题。
“佑叔,我这没事儿了。”冯紫英不再多问,径直道。
“那铿哥儿,这几人如何安顿?”若是往日,冯佑便直接安排了,但今日,他觉得时候应该征求一下铿哥儿的意见。
“佑叔打算如何做?”冯紫英略作思索,“这城中匪乱,何时能休?”
冯佑摇头,“铿哥儿,这却不知,但我以为不易,卫军不在,光是巡检司那帮人怕是城门都不敢出的,况且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折腾出这么大一场乱子来?”
冯紫英观察到薛姓商人欲言又止,便目视对方:“薛先生可是知晓?”
“呃,略知一二。”薛姓男子倒也没有遮掩,“这几日里我本来就在城中走动,听闻宫中税监意欲再加一成杂税,为年底太后贺寿,原本自常公公来临清这几年里,榷税日增,来往生意萧条,城中机工和城外砖工生计难以为继,便是怨气甚大,未曾想到现在又要再加杂税,不少机房和窑场便只有关门,直接影响到无数人生计,所以……”
临清并非单纯的水旱码头,本地亦是特产著称,临清北花(棉花)和临清贡砖便是最大的两大货物。
自前明以来,冀鲁豫交汇之地的棉花种植便是日益兴盛,棉纺业也有所发展,但却不及江南松江,所以棉布北运,北花南输便成惯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