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丁字卷 第一百六十八节 国家信誉,循循善诱 (2 / 4)

作者:瑞根 最后更新:2023/9/22 11:02:26
        “……,第三就是官府了,这一点便是他们不提,学生也会坚持,如果现在设立府县不合适,那么可以先设巡检司,但这规矩必须要先立起来,确立官府的管治地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让明白这是大周之土,如果力量不够,可以让这些盐商们聘请的镖局、打行这一类的人来协助,但官府必须要主导,……”

        在朝中这一干人看来这些都是细枝末节,解决了钱的问题,其他都不用拿到廷上来计议了,那是中书科的职责。

        把东番盐务和拓垦之事商议完,一干人都有些疲倦了,但是看在银子的份儿上,一干人不肯休息,继续商议。

        “开海债券之事虽然受到这几家盐商的影响,有些波折,但是以微臣估计,影响不大,尤其是东番盐务吸纳了两家表现上佳的盐商加入,这给这些盐商很大鼓舞,所以以微臣预估,今年开海债券卖出三百万两当不是问题,……”

        这一句话又让整个廷上倒抽一口凉气,哪怕他们很多人都有些心理准备,但是也不过股就在一二百万两之间,但没想到冯紫英张口就是三百万两,哪怕这厮肯定下边话会接着一个“但是”或者“不过”,但这毕竟是三百万两啊。

        三百万两意味着什么?

        大周现在每年田赋、盐课加商税所有加起来不到二千二百万两,元熙三十年的时候为一千八百万两,然后逐步下滑到元熙四十一年也就是永隆帝登基前一年的一千五百万两。

        可仅仅是军费就需要九百多万两,官员薪俸就需要四百多万两,而大周因为立国时间尚短,宗室人数不多,仅有不到六百人,花销远不及冯紫英前世中的大明,但也需要四百万两左右,而赈济、河工物料等等每年不过三五十万两,少的时候只有一二十万两。

        到了永隆帝登基后,厉行节俭和开源节流,一定程度也加强了吏治,所有的田赋、盐课、商税、矿税加起来突破了两千万两,永隆六年,也就是去年的财政总收入突破了二千一百万两,当然这是涵盖了折算的粮食。

        只不过水涨船高,光是军费开支就从元熙三十年的九百万两猛涨到了一千二百万两,去年由于宁夏平叛和抚慰宁夏甘肃两镇地方,军费开支预计会突破一千六百万两,这也成为朝廷不可承受之重。

        如果再找不到合适的开源之道,朝廷真的就要崩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

  1. [其他小说]迷踪谍影 [列表]
  2. [其他小说]大唐逍遥驸马爷 [列表]
  3. [其他小说]1627崛起南海 [列表]
  4. [其他小说]大明镇海王 [列表]
  5. [其他小说]国公凶猛 [列表]
  6. [其他小说]穿越农女要回家 [列表]
  7. [其他小说]军工科技 [列表]
  8. [其他小说]三国之白马关郎 [列表]
  9. [军事历史]抢救民国 [列表]
  10. [其他小说]寒门巨子 [列表]
  11. [军事历史]无双立志传 [列表]
  12. [其他小说]将门枭虎 [列表]
  13. [其他小说]穿梭多元宇宙的死灵帝国 [列表]
  14. [其他小说]极品风流假太监 [列表]
  15. [其他小说]东晋北府一丘八 [列表]
  16. [其他小说]渣了良家男后他成了腹黑权臣 [列表]
  17. [其他小说]剑道乾坤 [列表]
  18. [军事历史]牡丹行 [列表]
  19. [军事历史]【三国】万劫不负 [列表]
  20. [其他小说]一心求死,女帝却说我国士无双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