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秋生,其他话我不多说了,但求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吧。”冯紫英顿了一顿,“我预计永隆九年不会是一个平静的年份,咱们身为朝廷命官,又是这顺天府,自当替皇上和朝廷分忧,能尽自己最大努力,便不能保留,许多事情上我们就需要想得更周全精细。”
“大人说得是,下官接下来会在最短时间内将各州县的荒地荒田分门别类统计出来,……”
傅试的话被冯紫英打断:“那还不够,远远不顾!”
“啊?”傅试惊得一愣。
“徐公在天津这边下了很大的工夫,才经营出如此局面,但是如果不能得到推广,那么一切都毫无意义。”冯紫英停住脚步,厉声道:“你要尽快从平谷、密云、通州、蓟州几个州县里筛选出有较大数量荒地、岗地的区域,第一批面积可以控制在三千公顷左右,要最适合土豆和番薯种植的地块,……”
冯紫英沉吟着道:“另外这几个州县的主官和同知、通判、县丞品性和做事能力你也要好生甄别一番,尽可能选执行能力强的,其他都可以暂时放在一边。”
傅试一怔之后立即明白过来,心里也是一阵起伏,“大人,下官明白了。”
“此事须得要立即去办。”冯紫英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徐光启这边这几年里收获不差,土豆种薯数量粗略估算了一下都超过了数万斤,如果能够趁着春末这一季迅速办下去,那么到六七月份收获季节,便能取得不错的收获,而且还可以来第二季。
按照徐光启的介绍,土豆和番薯种植其实都很简单,而且对土地的不择是最重要的,产量高更是关键,冯紫英记不清楚前世中土豆和红薯亩产有多高了,但是印象中三五千斤是正常情况,当然这个时代不可能达到那么高,但是按照徐光启的说法每亩千斤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而当下大周这边便是上好熟地产麦粟不过两百余斤,若是以一亩瘠薄的山地、岗地、沙地也能有千斤产量,便是味道差一些,那又如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