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蔷甚至考虑将说书也要还引入大观楼。
这一点有些难度,因为在达官贵人和士绅心目中,说书还是下里巴人,都是中下阶层穷苦人家们在茶馆里的乐子,要进入大观楼,肯定会对大观楼格调和层次产生冲击。
但是贾蔷却觉得这种说书在京师城里十分受欢迎,一些说书人已经在许多茶馆里赢得了很多固定客人,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大,而许多士绅和达官贵人们其实也都很喜欢这种雅俗共赏的风格,只是碍于传统惯性,大家都不愿意去打破这种格局罢了。
只要能赢得冯大爷的支持,贾蔷觉得完全可以将京师城甚至扬州、苏州那边的著名说书人邀请来登台献艺,让大家感受一下顶尖说书人的水准。
还有,贾蔷甚至想到过是否可以考虑除了一些官府的发卖会外,也可以主动承揽或者去筹办一些发卖会,比如京师和扬州、苏州顶级珠宝行或者药材行、绸缎庄的顶级产品,专门拿来供京师城中的顶层人士们来品鉴和售卖,这样同样可以提升大观楼的格调,也能为大观楼的牌子和收益赢得更多。
“大爷,您说咱们大周的商贾不至于这么俗气,可商贾们能有多高的格调品味?”贾蔷委婉的辩解,“再说了,这样的势头已经造了起来,报纸上也都刊载了,而且发卖的时候这些报纸刊物都要到现场观摩,寻找话题,这也同样是一种造势的手段,现在大家很大程度都不完全是为了这些发卖物资而来了,而是要争这一口气,要露这一回脸,并不在乎发卖本身了。”
“像龙游商人和洞庭商人素来不睦,而徽商和山陕商会的人更是死对头,扬州盐商更是瞧不起所有其他商人,还有来自朝鲜、日本和南洋的商人,佛郎机和红毛番商人,他们都云集于此,这种竞卖抬价的势头很容易就能把握住,……”
贾蔷没有再说下去。
冯紫英却笑了起来,他没想到这贾蔷脑袋瓜子还挺好用,超出了自己对他的预期,居然举一反三,打起这种拍卖的主意来了,但不得不说对方还是有些见识的。
“蔷哥儿,看样子你颇有打算啊,说来听听。”冯紫英当然不会打击对方积极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