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庚字卷 第一百四十三节 交底(第一更求月票!) (1 / 4)

作者:瑞根 最后更新:2023/9/22 11:02:26
        这一番在虎头石边的谈话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冯紫英也把自己的许多想法和愿景和盘托出。

        虽然柴恪不算是自己师尊,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是冯紫英入仕之后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多的一个官员,从宁夏平叛一路同行,到后来自己回京之后与柴恪在军务观点上的种种交流,双方都逐渐了解了对方。

        柴恪不是那种性格强势的官员,对于不同意见也善于包容听取,这是冯紫英最欣赏的。

        而且对方还是湖广士人,不像北方士人那样更多的把利益圈子局限于北地,过分排斥江南,这也是对方能够以更客观和宽容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考虑问题。

        柴恪对冯紫英的许多想法观点都很感兴趣,但是也觉得骤然展开恐怕并不符合当下现实,但是在永平府的这种尝试却是可行的。

        像这种煤铁建材复合体经济体系的建设,很符合永平府这种铁矿、煤矿和石灰石这类矿石十分丰富的地区,用这种模式毫无疑问能够为朝廷收入大量矿税和工商税,对户部和工部来说都是裨益良多,自然也能收到欢迎。

        “紫英,我很支持你在永平府的这种尝试,迁安、卢龙和滦州的这种建设发展,还有榆关港的开埠,不但能够吸引消纳大量流民,而且更为关键的也一举解决了你们永平府历年的短板——赋税问题,若非朱志仁和伯孝公关系亲密,换一个地方,只怕户部早就要奏本了。”

        虽然遭遇了蒙古人入侵,但是今年永平府的态势依然非常可观,夏税秋税没太大变化,可矿税大增,工部节慎库那里比起往年起码暴增十倍有余,这可是皇上的小金库啊,而解往户部的工商税也一样有着很大的增幅。

        单单是这两项,就足以让朱志仁眉花眼笑了,来年吏部和都察院的“大计”,永平府稳稳当当一个上优。

        历来户部和都察院三年一度的“大计”,考核地方官员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当其冲就是赋税,再次就是治安,第三就是教化。

        当然潜在的因素还有与地方士绅的关系相处,但这一点是不能上台面的,而且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可以说地方士绅交恶,反应强烈,我可以说地方劣绅把持地方,朝廷律令难以下乡,所以才会导致这些问题,就看上边的认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

  1. [其他小说]迷踪谍影 [列表]
  2. [其他小说]大唐逍遥驸马爷 [列表]
  3. [其他小说]1627崛起南海 [列表]
  4. [其他小说]大明镇海王 [列表]
  5. [其他小说]国公凶猛 [列表]
  6. [其他小说]穿越农女要回家 [列表]
  7. [其他小说]军工科技 [列表]
  8. [其他小说]三国之白马关郎 [列表]
  9. [军事历史]抢救民国 [列表]
  10. [其他小说]寒门巨子 [列表]
  11. [军事历史]无双立志传 [列表]
  12. [其他小说]将门枭虎 [列表]
  13. [其他小说]穿梭多元宇宙的死灵帝国 [列表]
  14. [其他小说]极品风流假太监 [列表]
  15. [其他小说]东晋北府一丘八 [列表]
  16. [其他小说]渣了良家男后他成了腹黑权臣 [列表]
  17. [其他小说]剑道乾坤 [列表]
  18. [军事历史]牡丹行 [列表]
  19. [军事历史]【三国】万劫不负 [列表]
  20. [其他小说]一心求死,女帝却说我国士无双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