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的地理环境,连续三年的旱情,瘠薄的底子,以及对边地的投鼠忌器,才会导致这种局面,而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本土豪强的强势,尤其是在南部几个州县,也让当年才来担任知府的潘汝桢吃足了苦头。
延安府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无论是东面的山西,还是对三边四镇乃至边墙外的蒙古人,都十分关
键,所以担任陕西巡抚,就避不开延安,所以既然避不开,那还不如主动来,起码到现在自己这一步还走得不错,潘汝桢的到来就证明了这一点。
“不管潘大人内心怎么想,但我不这么认为。都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我好歹也是朝廷钦差,我冯氏一门三房单传,我连子嗣尚没有,如何会自陷险地,甚至自寻死路?”冯紫英淡然,“然,肩负王命,有些事不得不做,有些险不得不冒,但起码我自家心里还是有些底的,不会拿一个县城百姓来作儿戏,……”
“可是大人您想过没有,您以乱制乱的办法若是中间出了一点儿纰漏,那就是弥天大祸,若是大兔鹘寨和波罗寺寨的人不肯服从,又或者王成武的乱军中途倒戈,那结果都是不可想象的。“潘汝桢忍不住了。
“没错,潘大人你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你来教我,我作为陕西巡抚,该如何来破局?”冯紫英反问“真的如我方才所说,从老牛湾过河,去借着冯家人脉求援军来稳稳当当南下,但是你可知道榆林军不可能为了陕西出上几万大军来平乱,他们的责任是防范蒙古人入侵!顶多三五千人就算是给我这个冯氏子弟兼兵部右侍郎的面子了,另外等到贺世贤磨磨蹭调集兵力南下,也许吴堡、青涧,甚至绥德都早就失陷了。”
“又或者我干脆就一路南下到蒲津渡过河,安安稳稳进西安城,当个太平巡抚?四平八稳地在西安城里指手画脚,但你觉得那样我这个巡抚能当多久?朝廷是让我来当这样的巡抚?那换谁来不行?卢川也行,孙一杰也行,何必我来?“
这番话就有些交浅言深了,但潘汝桢心里却有些起伏,这位巡抚大人是要对自己推心置腹?就因为自己是第一个主动来的四品官员?
或者绥德知州,米脂知县都还没来?
不该啊。
潘汝桢定了定神,思忖了一番才道∶“那按照大人所想,延安府就是大人来陕西力挽狂澜的局眼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