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癸字卷第二百四十九节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1 / 5)

作者:瑞根 最后更新:2023/9/22 11:02:26
        在米脂的视察取得了圆满成功之后,冯紫英还不放心,又去了绥德继续察看在绥德的收获情况。

        绥德种植时间比米脂略晚十日左右,但规模更大,种植面积达到了八百亩左右,同样也是分成四类地区,选了七个点作为试验。

        情况大同小异,最高亩产达到了二千二百斤,最低一千一百斤左右,平均产量也达到了一千六百斤,相当可喜。

        冯紫英之前还有不太放心吴德贵这个知州,认为对方不够重视,现在看来这个看上去如老农一般的家伙,对农务这一块还相当精通,甚至亲自参与土豆的种植、育肥和采收,而且还就土豆种植过程要求相关人员作了详细的注解日记,这一点让冯紫英尤为满意。

        八百亩土豆种植算下来土豆产量就是一百三十万斤左右了,这已经不能算是一个小数目了,如果按照当前粟米价格来计算,哪怕是三斤土豆换一斤粟米,这都是一个了不得数字。

        现在整个延安府粟米价格大概在五两二钱左右每石,再按照每石一百二十斤来计算,大概每斤粟米价格在四分四左右每斤,按照三斤土豆换一斤粟米来计算,绥德州的收获的这批土豆可以换来四十万斤粟米,也就是三千五百石粟米,这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而且从官府赈济的角度来看,如果除开储存的优势外,粟米甚至还不及土豆划算一个流民两斤土豆就能让他们熬过一天,而且食用通过蒸煮烤都更方便。

        唯一有点儿问题的就是土豆的储存问题,但是在当下即将入冬的情况下,通过地窖窖藏最长可以达到三个月时间以上,这一点冯紫英是知晓的,尤其是在陕北这个地方,冬春气温较低所以储藏较长时间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夏秋气温较高的时候就比较困难了,那种情况下就只能说先食用土豆,节约粟米小麦这些耐储存的粮食来解决这个难题。

        冯紫英在绥德大醉了一场。

        实在是觉得自己提前和徐光启商量好在陕西来进行大规模的试点种植相当明智,而徐光启那边的种子准备也相当充分,数万斤土豆陆陆续续运入陕西作为在陕西种植栽培的第一次尝试就取得了如此好的效果,不得不说第一是时间正合适,第二也全靠徐光启那边的鼎力支持,再加上也还有些运气成份在里边,否则若是驱逐剿灭这些乱军时间再晚一些,那就错过了这一季种植土豆的时间,只能拖到明春才能种了,那就耽误大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

  1. [其他小说]迷踪谍影 [列表]
  2. [其他小说]大唐逍遥驸马爷 [列表]
  3. [其他小说]1627崛起南海 [列表]
  4. [其他小说]大明镇海王 [列表]
  5. [其他小说]国公凶猛 [列表]
  6. [其他小说]穿越农女要回家 [列表]
  7. [其他小说]军工科技 [列表]
  8. [其他小说]三国之白马关郎 [列表]
  9. [军事历史]抢救民国 [列表]
  10. [其他小说]寒门巨子 [列表]
  11. [军事历史]无双立志传 [列表]
  12. [其他小说]将门枭虎 [列表]
  13. [其他小说]穿梭多元宇宙的死灵帝国 [列表]
  14. [其他小说]极品风流假太监 [列表]
  15. [其他小说]东晋北府一丘八 [列表]
  16. [其他小说]渣了良家男后他成了腹黑权臣 [列表]
  17. [其他小说]剑道乾坤 [列表]
  18. [军事历史]牡丹行 [列表]
  19. [军事历史]【三国】万劫不负 [列表]
  20. [其他小说]一心求死,女帝却说我国士无双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