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部署的作战方式是“中央突破”,以桂军主力敢死突击的方式,冲破敌军防线,之后全军配合反攻,一举得手。
这种作战方式在之前屡屡得手,其主要原因是对方火力弱,抵挡不住集团突击;而桂军将士确实敢打狠仗,突击很坚决,因此往往能获得胜利。
但在淞沪战场上,日军本身的火力就要强于国军,而且还能得到军舰和飞机的支援,更是放大了其优势。
桂军主力是在10月中旬抵达淞沪战场的,当时经过了2个月的激烈交战,中央军绝大部分主力已经打残,先期抵达的地方军也均损失惨重,因此生力军的到来鼓舞了全线士气。
时任副参谋总长的白崇禧建议只守不攻不是长久之计,并认为可以以一支生力军向日军防线突击,或许可以将日军赶下海,认为自己编练的桂军精锐有这个能力。
第三战区副司令顾祝同的幕僚认为,可从大场方向进攻,若不得手的话还可退到闸北阵地,不至于动摇战线。
白崇禧则认为大场日军防线太坚固,不如从南翔、真如方向进攻,将日军压迫入海。
鉴于桂军是此次反攻的主力,因此最终还是按照白崇禧的方案来执行了。
在具体反攻执行时,由于白崇禧没有考虑比例尺,结果出击面很大,桂军必须动用大部分的兵力,预备队几乎没有。
而且由于出击时间很紧,部队没时间细致侦察,同时也没能很好地集结编组攻击部队。
1937年10月21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桂军向日军发起了攻击;而同日,日军也向我方阵地发起了攻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