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特纳指着监视器里,画面上的两个小点,就是他自己扮演的邓巴,和印第安人踢鸟骑马,在远景里面看上去不是特别的抢眼。
罗纳德快进了一段,发现整部电影拍摄的节奏,和自己擅长的商业片完全不一样……镜头的长度要比好莱坞现在的镜头,长出一倍左右,甚至感觉上有一种五十年代电影的节奏。
但是这些画面,都是近年的电影里很少看到的一种大自然,一眼看上去,就能生出一种空旷和野性的情绪,非常的独特。
“哦,上帝,这部电影真的非常独特……”,罗纳德前后快进了好多次,发现自己也没法剪。
“是啊,是啊,你看这里”,科斯特纳找到了剪辑机上另一段画面,是狩猎野牛的场景,里面有两只野牛,在夕阳下的魔术时间的光照条件下,好像和镜头发生了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
印第安人要狩猎野牛,但是他们并不浪费,而是只取自己生活所需,射倒了野牛以后,还要为他们祈祷,感谢他们为自己奉献了食物。
这和刚才的场景里,白人殖民者在树林里,打死了一堆动物,但是只取了最有价值的毛皮部位,把其他部分的动物就浪费在大自然里,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问题在于,要达成这种让观众感同身受的感觉,自发的认同达科塔族印第安人那种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对白人工业化里那种残暴和浪费生出反感,这些冗长的画面是必不可少的。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内生的节奏,就是缓慢的,抒情的。而不是戏剧冲突的,快速的。
罗纳德也陷入了沉思,要实现这样的让观众移情的感觉,三个小时的时长确实不够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