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乖仔也疯狂’中汤姆·克鲁斯和丽贝卡·德·莫妮之间的化学反应,以及‘证人’中的凯利·麦吉利斯和哈里森·福特之间的化学反应相比,克鲁斯和麦吉利斯的化学反应显得苍白而不令人信服。凯利·麦吉利斯看着摄影机的时候,显然更动感情……”
“克鲁斯和麦吉利斯花了很多时间不安地眯着眼看着对方,像空空导弹一样交流着,当他们最终激情四射的时候,两位主演看起来就像那些性感新人之一的明星香水广告。
没有血肉之躯,没有感情,导演罗纳德·李很了不起,把麦吉利斯在“证人”顶级情绪表演抹杀干净……”
“嘿嘿嘿,你们这些影评人完全不懂,麦吉利斯那是在看着摄影机后面的我……”罗纳德笑眯眯的把2.5和3颗星的影评看完。
罗纳德现在已经不轻易为影评发火,他记得老师斯科塞斯说过,影评人就像是骑兵,在导演和演员在战场里战斗的筋疲力尽的时候,他们轻飘飘地过来收割战果。
不过罗纳德更喜欢的一段评价来自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调查委员会专家,理查德·费曼的书里的话。他买了一本刚出版的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看,难得有物理学家的文笔这么好。
费曼在书里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段话,所有的创作者都不用太把评论家的话放在心上。
如果他们有创作能力,肯定自己去拍电影了不是。罗纳德还记得罗杰·艾伯特就干过剥削片的编剧,票房不佳才去当影评人的。
作为纽约人,罗纳德更加看重纽约影评人对自己的电影的评价。还记得自己处女作问世的时候,也受到了艾伯特的攻击。最后还是家乡纽约影评届给自己正名。
影评届的泰斗人物,“纽约客”杂志撰稿的影评人宝琳·卡尔,给自己一个公证的评价,盛赞自己的天赋,这才扭转乾坤,让当时的环球加印了一批拷贝,摆脱了没有全国发行的窘境。
理查德对自己很细心,把纽约那边的影评都专门放做一堆,他清楚自己有首周末的第二天看影评的习惯。很早就来公寓里专门把稿件复印件放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