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富商正是微服出巡的吴年、吕声。二人身上穿着寻常汉人员外的服饰,也收敛了一身气势。
一般人的见识,倒也看不穿他们的身份。
吴年放下茶盏,笑着说道:“我们也是第一次来到高句丽游玩,带的人也都是辽东人,没有个向导。不熟悉地形,所以才迷路了。”
“多谢先生招待。”吕声也放下茶盏,抱拳行礼道。
“原来如此。”崔金山点了点头,露出释然之色。然后抱拳还礼,说了声“客气”。
吴年、吕声心里头很满意,如崔金山这样的人,是一座村庄的大人物。也就是百姓基层。
他的态度基本上可以代表一座村庄百姓的态度。
因为基层百姓是很难接触到外边信息的。相反,崔金山这样的人可以经常出村庄。
他说什么,村庄百姓就信什么。
崔金山对他们这两个来到高句丽游玩的汉人员外,态度很客气。也就代表这座百姓对汉人的看法。
而且崔金山会说汉语,读过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