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三的爹跟三爷爷是好兄弟,两人年轻的时候时常到各地去打井做工,三爷爷信任谢家,所以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了谢家的三儿子。
事实证明,三爷爷的眼光很是不错,谢家对顾福丫很好,谢平子也是自小就认识福丫的,两夫妻自打成亲感情就很好,谢家跟三爷爷家一起出钱,给谢平子在长平镇上开了个杂货铺,夫妻两人带着儿女看铺子,日子过得很是不错。
可世事难料,一场旱灾,什么好日子都没了。长平镇上的水井枯了,谢平子跟顾福丫只能带着孩子回谢家坪。
等三爷爷他们来到谢家坪的时候,谢家坪早就没人了,整个坪子的人都集体逃荒去了。
“我们原本想着,大家走快一点,总能碾上他们,可一路逃荒过来,到处打听,是啥消息也没有。”三爷爷说着,眼圈忍不住发红,他要了一辈子强,可每次遇到这唯一骨血的事情,就忍不住要落泪。
尚秀才对他们家的事情算很伤心的,一边听三爷爷说,一边把这些事情记在纸上,道:“顾三叔切莫伤怀,只要咱们去找,总有找到的一天。”
说完又问了三爷爷几个问题,把自己漏记的补上之后,问顾大山:“顾大哥,顾家大姐一家是个什么情况?”
顾大山从随身带着的布包里拿出一封发黄的信,递给尚秀才:“这是当年大丫托人给我带来的信,她家的情况都在上面了。”
这封信顾大山一直带着,逃荒的时候也把信翻出来带上,就怕哪天自己把大丫一家的情况给忘了,以后见不得到自家妹子。
尚秀才打开信一看,上面的字早就已经受潮,他花了一刻多钟的功夫,才把这张信纸的内容看完。
顾大丫嫁到的是明山县槐子镇,大坳子村,听这名字就知道这是个穷山沟,嫁的男人姓戚,没有大名,就有个小名叫戚盘子。
这封信是顾大山十七岁时收到的,那时候顾大丫已经跟着戚盘子跑了将近两年,生了一个儿子,肚子里还怀着一个,不知道是男是女,也就是说,顾大丫一家现在可能是四口之家,也可能更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