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在荆王使者的头颅送来的当天,桐灵县令带着近百名乡老,赶到了雷谷,祝贺他们斩杀了流寇,并且还带了一些粮米做贺礼。
粮米并不多,但是在眼下的三湘,这可是实打实的硬通货了。
当然,他们花费这样的代价,肯定不仅仅是为了祝贺,桐灵的一干乡老们表示,很愿意跟雷谷相互合作,度过这段动荡时期。
桐灵县跟忠义县交界,一半山地一半平原,县城在平原处,跟雷谷的距离超过了百里。
桐灵对忠义出现流寇,表现出极大的恐惧,他们说的合作,其实是单方面的求助,希望万一桐灵遭遇类似事件,能得到雷谷的支援。
虽然雷谷距离桐灵县城,超过百里了,不过县令表示:你们守住的山谷谷口,距离县城也就百里左右,把我们也纳入保护范围吧。
李永生正在恼火忠义县的态度,对桐灵县就没什么好声气,说我们只管赈济灾民,你们若是觉得桐灵危险,可以搬到雷谷来,我们没兴趣替朝廷守县城。
然而,一帮桐灵人,早就得了方县丞的机宜——须知当初来雷谷求助的忠义县方县丞,就是桐灵人。
桐灵县令表示,我们也不敢指望您派人过去镇守啥的,就是想万一遇到大事,放出求助焰火,雷谷能尽快派人支援。
这个要求不算太高,更是彰显出忠义县的不识抬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