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家都决定跟着我去隆虑县,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做出一些适当的安排。
首先,就是宁清县这边的事务一定不能乱,原计划做的事情,该怎么做,还要怎么做,最好是能够赶在我们去隆虑县上任之前,把宁清县的事情做完,做个比较好的了断。
其次,就是我在去京城之前,跟你们说的,你们都要从宁清县的事务中抽身出来,挑选有名望的士绅、举人来接替你们的职务。”
说到这里,秦之初顿了顿,看了关志文一眼。
后者连忙站了出来,“东翁,这事,我们已经着手在办了。
在你离开宁清县的这段时间,我们把消息传播了出去,晓谕了整个榕西府以及邻近的府县,有不少有才学却又不得志的举人、秀才、士绅赶了过来,自荐出任宁清县的县主薄、典吏等职务。
我带着龚兄还有其他几位大人,仔细地研读他们的个人名录,又派人到他们的家乡调查,最后,综合各种因素,确定了一个名单,请东翁决断。”
秦之初没去看那份名单,他说道:“关兄,你觉得合适,就用吧。你告诉他们,本县对他们有三个要求,一是秉公守法,二是一心为民,三是不准贪墨。
谁要是违背了这三条原则,本县饶得了他们,大牢里面的刑具饶不了他们,谁要是觉得刑具还不过瘾,那就把人头借给本县用用,九龙镇东城门、南城门和北城门三个城门外都还能竖几根杆子。”
关志文连忙点了点头,“东翁放心,我一定把你的话,原封不动地转告给他们。”
秦之初又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本县在宁清县呆的时间太短了,为宁清县百姓做的实事也太少,我决定在离开宁清县之前,再为宁清县的百姓做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我要在宁清县公开招收学徒,传授他们修炼之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