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势汹汹的津日韩联军,科涅夫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抵挡,因此他在请示了斯大林之後,决定开始大撤退。
科涅夫将部队分为三批撤离,每一批大概一百万兵力左右。
最後一批部队Si守第四道防线,以拖住津日韩联军,让第一批、第二批撤离的部队能够渡过伏尔加河。
东方面军有三百万兵力,然而这三百万的兵力的装备落後,而且面对兵力有一百三十万的津日韩联军来说并未有太巨大的优势。
特别是在津日韩联军战线拉得不长的情况下,根本没有任何获胜的可能。因此科涅夫决定进行战略後撤,他的决定得到了斯大林的支持。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天津装甲部队一鼓作气,三个小时之後突破了苏维埃苏军的第四大防线。
八十万日韩步兵跟在天津装甲部队後面,对苏维埃苏军进行大规模的包围歼灭。
尽管苏军有三百万的兵力,然而这麽多的兵力分布在防线上,根本没办法集中。
因为一旦离开防线,和天津打野战,其下场就是被飞机、大Pa0、战车轻易g掉,因此兵力更为庞大的苏维埃苏军,反而被日韩的步兵进行分割包围。
整个战场上到处都是密集的枪声,歼灭战进行得异常激烈。
日韩的军队因为天津装甲师在前面开道,因此时期高涨,苏军士兵虽然士气则b较低落,但还是有一些信仰支撑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