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沿着这条线的方向跑……那麽你完蛋了,一片机枪子弹会无情的穿过你的身T。
训练有素的共军士兵知道朝这条线的纵向跑,於是就有一部份生存了下来。
共军空军当然不会任由联军肆无忌惮的攻击地面部队,於是当即俯冲下来加入战团,双方战机很快就缠斗在一起展开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厮杀。
共产国际战机的火力b联合战斗机更差,但却拥有更快的速度……速度总是第一指标,尤其是在战机狗斗时代,拥有更快的速度总是能在逃开敌人的咬尾甚至绕到目标後方并将其击毁。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要命的是联军相对落後的编队战术……联军一直采用三机“V”字密集形编队,也就是长机在前,两架僚机分别在长机的两侧後方,僚机与长机相距约100米。
联军认为这样的密集编队覆盖的观察角最大最适合空战……铁三角嘛,只要每个飞机员都注意并警惕自己负责的那一块,就可以完美的发现并解决从各方向靠近的敌人。
但其实这只是英国人一拍脑袋的想法,就像他们想出“步兵坦克”一样。甚至因为英国人的传统与保守,即便在实战中证明这种队形并不适合空战,但英国空军却始终不愿纠正错误。
实战的结果与想像的恰好相反:因为队形过於密集,僚机飞行员必须飞得十分小心,其主要JiNg力都放在与长机保持编队距离上,无暇注意後方。当作急转弯等机动动作时,联军长机得加倍小心,必须花在空战中足以定胜负的数秒钟时间提示僚机作准备。因为以如此近的间距,一不留神就会两机相撞。
而长机则以为後方有僚机保护,大可放心。往往到已被共军战斗机咬住开火,联军才发现後面有尾巴甚至僚机都已经被击落了,但发现时已经太迟了。
共军原本也采用这种“V”形编队。
但一方面因为战机数量少,不得不分散配置,於是逐渐形成两机间间隔约二百米的双机一字横队编队方法。
结果共军人发现这种一字横队远b“V”字三机编队更机动灵活,於是毫不犹豫的就使用了双机编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