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不久,近来因为龙体不适,都没怎么参加朝会的皇帝也在韦棠的搀扶下,满面笑容地赶了过来。
再之后,便是君臣之间的互相道贺,说了好一阵的恭贺话,皇帝更是当即拍板,让户部礼部等衙门尽快按规制封赏前线立功的将士,还直接就下旨,把英王从郡王提升为亲王,另外就是对董公望等殉国牺牲的北疆将士的抚恤和追赠。
当然,这些封赏也好,抚恤追赠也好,并不是立刻就能落实的,须得派有司官员专门去北疆仔细查察后,才能最终做出定夺。
而臣子们在连声称赞皇帝圣明之余,也总离不了一句话,那就是此战之胜意味着至少接下来的十年里,大越朝廷再不用为北疆军事操心了,大家都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
可以说,今日的朝会和去年得知鬼戎入侵之后的连场朝会形成鲜明对比,那时有多憋屈惶恐,今日就有多么的欢喜,甚至是狂喜。
而除了不断称颂皇帝英明,大家也不吝于把诸多的赞美之辞放到英王孙璧的身上——因为正是在他挂帅领军之下,才能在短短几月内便拿下如此大胜。只是这里头有许多人,却把自己前不久还在挑英王的刺,认为他久不出兵是在延误战机,养敌遗患的诸多非议给忘到脑后了。
直到大家都把话说得差不多了,皇帝才把笑容一敛:“该有的赏赐,各部衙门都按朕的意思尽快办妥,绝不能让前线将士寒了心。另外,还有一事,朕一时难有决断,也希望听听诸位臣工的意思。”
顿一下后,他才肃声道:“英王在捷报之外还上表奏请,欲趁此大胜率军北伐,直入草原漠北,把鬼戎诸部彻底拔除,以解决我大越百年之患。不知各位以为此事可当允准吗?”
刚刚还热闹无比的殿上随着皇帝这一句话突然为之一静,鸦雀无声。这突如其来的说法,可着实杀了所有人一个猝不及防啊。
不过很快地,以闻铭、魏梁等人为首的英王党人就立刻反应过来,全都表明立场,支持继续北伐:“陛下,英王所奏确实为眼下最英明的决定了。如今鬼戎初败,势必人人自危,各部族之间也必然生出嫌隙,尤其是那贼酋铁勒真,纵然未曾丧命,其在漠北的声望也将大跌,此时出兵,必能以最小的代价扩大战果,使我大越从此百年无边患外忧!”
“陛下,臣也以为此时趁胜北伐再合适不过了。不光在鬼戎之实力大损,更在于我边军将士因此番大胜而士气高涨,正该趁势北进,一劳永逸地平定外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