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轮到口若悬河的陶副主任哑巴了,许久后,陶应才扯去脸上的大胡子,钦佩的笑道:“明公好眼力,隔着差不多两百步,竟然还能看破晚辈的化装。”
“不是看出来的,是听出来的。”曹老大摇头,笑道:“虽然你一直在用燕赵口音,但吾听得出来,你这口音是装出来的——什么人需要在吾面前伪装口音,那当然是吾见过又不希望吾认出来的人,再回忆你的体形,吾就不难猜出,你就是曾经在吾面前跳过油锅的陶应陶二公子。”
“明公高才,在下佩服。”陶应心悦诚服的恭维了一句,又拱手说道:“明公,刚才你提的条件,恕在下不能答应,吕温侯对徐州有恩,在下虽非圣贤,却也知道有恩必报,与明公联手夹击吕温侯,在下实不能为,请明公恕罪。”
说到这,陶应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明公也请放心,为了报答明公的饶命之恩,在下也可以答应明公,明公与吕温侯交战之时,在下绝不出兵帮助温侯,公平中立。”
“善,那就这么说定了!”曹老大潇洒的一挥手,喝道:“陶公子,去押你的粮回陈国吧,吾答应你,立即收兵回营。但汝南郡与颖川郡城池的粮草,你也不能再碰一个指头,更不许再来捣乱,坏吾大事。”
“那是当然。”陶应笑道:“还是那句话,在下不缺粮,多点少点并无所谓,况且在下也不希望明公你因为缺粮而被温侯所破,那徐州五郡可能就更危险了。”
“小子实话,吾现在真是越来越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一刀把你砍了了?”曹老大仰天大笑,“吾当初不过是借你的手牵制刘备,不曾想刘备这只猛虎倒是被掣肘了,却又养出了一条龙来。”
“好人有好报。”陶应微笑答道:“或许有一天,明公会庆幸当初留了在下一命。”
“希望有那么一天吧。”曹老大再次大笑,陶应也跟着大笑,笑完之后,陶应立即下令收兵退却,曹老大又下令收兵回营,不再南下劫粮。
刚刚走远,随军参谋荀攸立即凑到了曹老大身边,低声问道:“主公,你真的决定不再劫粮了?陶应歼贼的骑兵虽然难缠,但他的步兵却远不是我军对手,就此放弃,是否太过可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