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定了这个决议,当夜二更时分,其实早已做好了撤退准备的许昌守军大开四门,一万五千多袁谭军飞奔出城,匆匆组织队伍分为三队向西撤退,以大将王乐率军三千上前开路,岑壁率军五千殿后,辛评则自率中军保护汉献帝夫妻与大袁三公,为了减轻负担和加快速度,辛评队伍仅携带了半月粮草,也不许朝中百官随行,为此还杀了两名坚决要跟随汉献帝撤退的汉室忠臣,倒是刘皇叔等人沾着荆州盟友的光得以随同中军撤退。
顺便说一句,在撤退时,也有人提议放火尽焚许昌皇城与粮仓府库,不留皇城一砖一瓦与一米一粮给徐州军队,但好在辛评在此一刻保持了冷静头脑,道:“我军保护老主公弃城突围,若是尽焚皇城粮仓,陶贼大怒之下必然全力追杀我军,倒不如封闭库藏皇城,将许昌完好留与陶贼,陶贼最好虚名,见我军义举必然心存顾忌,不会全力追杀,我军也可乘机保全更多将士队伍。”
拿定了这个主意,辛评遂不听刘皇叔等人的建议,毅然决定封闭皇城粮库,又安排了部分不肯撤走的许昌本地士兵看管,这才率军出城往西突围,结果使刘皇叔暗骂辛评迂腐之余,也难免是大失所望——如果陶副主任在大怒下全力追杀辛评队伍,刘皇叔混水摸鱼的机会自然更多。
辛评这一手虽然有些妇人之仁,却也给本就为难万分的陶副主任又出了一个大难题,因为已经瘫痪失语的大袁三公本来就在随着辛评、岑壁的队伍撤退,陶副主任出兵追杀,稍有闪失让大袁三公死在了乱军之中,陶副主任不仅名声全毁,还没被狗吃光的残存良心也肯定会过意不去——毕竟,陶副主任受大袁三公的恩情确实太深了,可以说如果没有大袁三公的庇护,陶副主任现在绝对不可能走到这一步。而辛评又来了一个封闭皇城粮库,把一座基本完好无损的许昌城留给徐州军,陶副主任如果再痛下毒手,道义名声也肯定说不过去。
也正是顾虑到了这些,所以在得知辛评等人挟持汉献帝突围后,面对着徐州众将的纷纷请令追击,陶副主任却破天荒的优柔寡断了一次,仅是命令高顺立即率军进驻许昌城接管城防,然后迟迟下不定这个决心下令追击,直到徐州众将再三催促,陶副主任才终于拿定了主意,下令道:“派一名使者,飞马去追辛评的队伍,当面告诉辛评,只要他把天子和皇后留下,我就保证不追杀他,任凭他的队伍离开颖川,随便他去那里。”
“主公,这可是大破敌军的好机会,何必再妇人之仁,放虎归山?”好几名徐州猛将都嚷嚷了起来。
“我意已决,汝等勿须再劝。”陶副主任难得板着脸严肃了一次,然后又无奈的说道:“岳丈大人在辛评的队伍里,我军如果出兵追杀,混战中稍有闪失,让已经瘫痪的岳丈大人死在了乱军里,我就没办法向天下人交代了。不过还好,辛评和岑壁这些人也算不上什么能臣猛将,放了他们也算不上什么放虎归山,让他们去吧。”
见陶副主任态度坚决,徐州众将只得无奈退下,当下负责徐州对外事务的杨长史马上亲自安排了一名使者,让这名使者快马去追辛评队伍当面交涉,然后陶副主任又命令大军按兵不动,待到天明之后再拔营前往许昌城下驻扎,众将领命而去。然后也是到了这个时候,熟知陶副主任姓格打算的陈应才找到机会,单独向陶副主任问道:“主公,既然你决定放辛评队伍一马,那为什么还要他交出天子?之前你不是说过,我们这一次能不能拿到天子已经无所谓了吗?”
“不在天子的问题上表点态,将来我怎么向天下人交代?”陶副主任微笑答道;“辛评能够交出天子当然最好,如果他不肯交出天子也没关系,我借口辛评拿天子的姓命做威胁,不仅不用出兵追杀,还可以乘机给袁谭扣一个谋害天子的罪名。”陈应这才恍然大悟,忙向陶副主任连连阿谀谄媚。
还别说,陶副主任的这个决定还真打动了辛评,当徐州使者追上辛评队伍,当面向辛评转达了陶副主任的态度时,辛评还真动了交出汉献帝的念头,因为只要交出了汉献帝,辛评队伍就用不着担心信誉一贯良好的陶副主任追杀,也用不着辗转取道南阳撤往河内,可以节约无数路程和时间,也可以避免被刘表军强行收编的危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