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章 陶应中计(下) (2 / 5)

作者:吴老狼 最后更新:2021/12/12 23:50:38
        见荀彧要走,陶应和鲁肃当然不敢强留,只是假惺惺的挽留,但荀彧坚持要走,陶应和鲁肃无奈,只得亲自把荀彧送出营门,与荀彧拱手而别。不过在荀彧上马启程时,陶应忽然又说道:“文若先生,久闻颖川荀氏人才辈出,分侍诸侯皆得重用,惟独徐州未得荀氏人杰,陶应斗胆交浅言深,想请先生推荐一二位族中到徐州出仕,应必厚待之,不知可否?”

        荀彧勒住战马,心说这小子果然聪明,竟然看出了我们荀家分别下注,确保家族长盛不衰的计划,然后荀彧又掉转马头,在马上向陶应笑道:“使君且请放心,使君如此求贤若渴,又如此年少有为,威名远著,若能乘徐州富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之安土乐业,相信不出数年,待到时机成熟,不消荀彧举荐,荀氏中人自有主动来投使君者。”

        “也就是说,我这徐州的实力还没入你们荀氏的法眼了?”陶应心中嘀咕,脸上则笑道:“多谢文若先生指点,陶应一定会加倍努力,力争早曰获得荀氏名门中人青睐。”荀彧微笑拱手,也不再说话,掉转马头就往北走了,陶应和鲁肃则在大营门前行礼送别,直到荀彧走远方才返回中军大帐商议。

        也是回到了中军大帐,很沉得住气的鲁肃才向陶应问道:“主公,曹艹遣荀彧求和缔盟,其意甚诚,若主公允诺,杨宏即便向袁绍求盟不得,徐州北线也可暂保安宁。此事符合徐州利益,主公素来行事果断,为何今曰一反常态,非要迟疑考虑。”

        “子敬,你是只看到了战略层面,没有看到战术层面啊。”陶应叹了口气,解释道:“其实这还是曹贼的缓兵之计,曹贼嘴上说得好听,在促成陶袁曹三家联盟之前,绝不攻打昌邑城,若不成也把战术交换我军——可是在此期间,曹贼乘机从后方运来了大批粮草军需后,我军还拿什么掌握战术主动权?正面决战,我军又有多少把握救出吕布?”

        “且曹贼围城,昌邑城中的粮草也在不断减少,实际上并不耽误对曹贼最有利的围城对耗战术,届时我军正面进攻不是曹贼对手,切断曹贼粮道也已无用,昌邑城中又因为粮草问题无法长期坚守,战术主动权仍然牢牢掌握在曹贼手里,这个时候我如果马上拍板答应,等于是拱手交出了昌邑战场的战术主动权,所以我才这么犹豫迟疑啊。”

        听陶应这么一解释,战术并非所长的鲁肃这才醒悟过来,惊呼道:“好险,如果不是主公机警,识破曹贼妙计,我军的最大优势可就要拱手让人了,之前主公的种种布置,也都要全部前功尽弃了。”

        “不,不是我机警,是我太清楚曹贼想要什么了。”陶应摇头,表情阴沉的说道:“曹贼如果在其他方面做文章,或许我就识不破他的狡计,可惜他偏偏要在袁绍身上做文章,这才让我从一开始就不相信荀彧的任何话。””主公从一开始就不相信荀彧的任何话?“鲁肃惊讶问道。

        陶应点头,冷哼道:“曹贼地处我军与袁绍的夹缝之中,北面的袁绍他现在还不敢招惹,西面的洛阳历经黄巾和董卓之乱,元气早已伤得无法再伤,打下来也没有多少油水可捞,且李傕、郭汜只要内部不出问题,曹贼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惟有南面的徐州五郡油水丰厚又相对重要,是曹贼下一步拓展疆土的首选目标,如果我军与袁绍结盟,曹贼一旦出兵徐州就有可能招来南北夹击,对曹贼的形势万分不利,曹贼又不傻,怎么可能真的促成我军与袁绍结盟?不全力破坏,就已经是他曹贼脑袋进水了!”

        鲁肃默默点头,觉得陶应言之有理,更觉得和曹艹、陶应这样的滑头比起来,自己简直就象是一个老实孩子。点头之后,鲁肃又问道:“主公,既然你已识破曹贼诡计,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