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兴趣,不去。”林清板着脸哼道。
“二哥,你带他去干什么?增加拖累?”从来就看林清不顺眼的陶基也哼道。
“慢着!”可怜的章诳将军忽然开口,先把林清拉到一边耳语了几句,然后又回来向陶应拱手说道:“公子,末将已经劝说过小侄了,让他随你南下征讨笮贼,一是小侄自幼熟悉弓马,不会拖公子的后腿,二是小侄年少无知,正好让他见识一下战场惨烈,磨练一下他的性情。”
“那就这么定了。”陶应笑得更是奸诈,向章诳身后的林清笑道:“林贤弟,想不到时隔半年,咱们又要一口锅里吃饭、一个帐篷里……,嘿嘿,有缘啊。”林清满面通红,瞪了陶应一眼,气呼呼的把小脸扭开。
于是乎,在全线渡过了淮河之后,由八百二十余骑组成的君子军带上了十天粮草,在陶应的亲自率领下先行出发,轻骑赶往广陵寻求与笮融叛军决战。陶应的副手笮融则率领两千步兵随后出发,押送粮草辎重与君子军的秘密武器回回车赶往平安县城驻扎,准备接应前途未卜又孤军轻进的君子军。
除此之外,陶应还做了一个未雨绸缪的布置,那就是安排了两名在训练中受伤致残的君子军士卒陪同章诳队伍南下,教导章诳队伍的步兵如何操作回回炮,以便在接下来的攻城大战中使用回回炮。
陪同君子军南下的,除了林清的这个编外人员外,还有一个并不属于君子军的特殊角色,那就是陶应从臧霸麾下骗来的徐盛徐文向。陶二公子把徐盛领回了徐州后,通过几次比武较量,从徐盛的英勇过人与武艺高低可以判断,这个徐盛绝对就是历史上那个徐盛,而不仅仅只是同名同姓,但欣喜若狂高呼捡到宝后,陶应并没有让徐盛加入君子军,只是先让徐盛担任自己的亲兵副队长,然后再另有安排。
东汉末年的淮南大地上还没有现在的高邮湖和白马湖,甚至就连洪泽湖和京杭大运河都还不存在,人口更没有现在这么密集,仅有的几座小型城池也大都废弃,到处都是在战乱中荒废的农田、丘陵与树林,地势既开阔又低洼,正是君子军和陶应都梦寐以求的理想作战环境。所以到了这片土地上后,又甩脱了章诳队伍这个拖累后,君子军上上下下都兴奋异常,仅一天就行军超过一百二十里,杀到了现在的宝应一带——就这,都还是陶应不顾陶基反对,为了保留体力而强行命令君子军停下休息的结果。
一天只走了一百二十里就命令军队休息,陶应为此没少听陶基抱怨,君子军的编外人员徐盛和林清却不干了。徐盛还好点,刚成为陶应走狗的徐盛顾虑颇多,还不敢在陶应面前抱怨,累得几乎断气的林清却没那么多顾忌了,刚一有机会就在陶应面前大发雷霆,“书呆子,你疯了是不是?一天行军一百二十里,你是不是想把将士和战马全部累死?!”
“很累吗?”陶应东张西望,微笑问道:“林贤弟,你仔细看看,我的君子军将士累吗?”
“不累?!”林清不服气的左右张望,想找几个累脱力的君子军将士出来教训陶应,可是仔细看了一圈后,林清却满头雾水了,一百二十里的行军下来,八百多君子军将士竟然个个都是行动如常,有说有笑的生火造饭,还有不少的君子军将士竟然还有力气打闹,气氛相当轻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