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京城的发行量也就定在10万-15万这个数据。
当然,薛瑜和苏辰也并不指望这本刊物能够一炮而红,形成大卖的现象级。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批刊物有部分是流入体制内,留在外面贩卖的也就只有只剩下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一的一半是留给邮局,另外一半是要走出版社。
于是,有些单位在几天前就接到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
“《新周刊》要发行了,上级领导说不错,让我们每个月订一些来看。”
“啥玩意?《新周刊》?这没听过啊。”
“既然是上级领导安排的,那我们就订点来看呗,反正我们每个月不也是要订期刊的么?”
“好吧,那我们就看看这个能得到上级指名的《新周刊》要发行的都是啥内容。”
等刊物到手,一帮人马上哗啦啦围过来。
封面看着还不错,而且《新周刊》三个字看着就是大家的手笔。
这是当然的,苏辰请朱老爷子题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