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苏辰没有继续在大飞机这个问题上发表意见,但他并没有停止搞事情。
很快又撰写出一篇新的文章。
《论‘芯球大战’——半导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我们都知道半导体芯片制作分为IC设计、IC制造、IC封测三大环节,而光刻作为IC制造的核心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将掩模版上的芯片电路图转移到硅片上。
由于光刻的工艺水平直接决定芯片的制程水平和性能水平,光刻成为IC制造中最复杂、最关键的工艺步骤,光刻的核心设备——光刻机更是被誉为半导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在芯片制造漫长的产业链中,光刻机是最为耀眼的明珠,如果说航空发动机代表人类科技领域发展的顶级水平,那么光刻机则是半导体工业界最为耀眼的明珠。”
“今天我们单独谈光刻机,1952年,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中国开启计算机事业,国家成立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由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负责……
1956年,我国第一只晶体三极管诞生,1958年我国……1961年我国……1962年……1965年,我国第一块集成电路在北京、石家庄和上海等地相继问世。”
先例举一大溜的数据。
再提到光刻机在近年取得的项目,“985年,机电部45所研制出了分步光刻机样机,通过电子部技术鉴定,认为达到美国4800DSW的水平。
这应当是中国第一台分步投影式光刻机,采用的是436纳米G线光源。按照我的了解,中国在分步光刻机上与国外的差距不超过7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