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是气候问题,原来大唐并不冷,谁知道后面(700年以后)就开始越来越冷起来,洛阳大雪都有一尺多深,南方‘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江州(九江)的竹子都被雪压断了。
这个气候就好像是大唐的时势一样,初雨,尔或阳光灿烂明媚,然后从武周时期开始变脸转冷,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大唐的局势越来越动荡,每年的冬天也来的越来越早,越来越冷。
其实不管是暖是冷,对于富贵人家来说,都不算什么问题,遭罪的永远只有老百姓。勋贵可以养一群舞女用来围暖,可以用婢女胸怀暖手,平民哪有这个条件。
张军感觉冥冥中自有天意这句话,怎么都不像是在胡说。
随着气候的变化,棉花就开始流入,这会儿西域(中亚)最冷,那边已经有了棉织衣物出现,慢慢往内里传过来。
南宋时期是第一次大降温,棉织品已经很成熟了,到了大明小冰川纪,棉织品已经替代了丝绸,也就是绵。
生长在高温、干旱、短日照的热带和亚热带荒漠草原的棉花,竟然是寒冷的北方人类生存的必须品,而且恰到好处的出现。难道这仅仅是一种巧合?
唐代这个时候的冷,是针对于唐初来说的,相较于宋明两代,这会儿可以说是温暖。
这么说比较明显:如果现代气候定为零度,那么唐初就是零上十度,然后十二度,从中期开始下降,到张军这会儿是零上六七度的样子。
而南宋大概就是零下二十几的程度,一直起起伏伏持续到了清中期,才开始重新慢慢走高。没错,在南宋气温有个直线下降的动作,大概从零上三度卡一下子跌到零下二十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