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军的这些小动作当然没有瞒过柴桑守军的眼睛,发现南门喊杀声不对,亲自到了南门战场上观察袁耀军攻城情况后,杨证立即就是为之大喜,柴桑守军刚把荆袁联军击退,守军将士还在打扫战场时,杨证就跑到了桥蕤的面前,神秘兮兮的低声说道:“叔父,小侄已有一计,可使袁胤与刘勋在数曰内不战自退,放弃与荆州军联手攻打柴桑,甚至与荆州军反目成仇,也不是毫无可能!”
“贤侄有何书信?快快说来!”桥蕤也是大喜,道:“叔父也不敢指望袁胤、刘勋和刘琦反目成仇,只消让他们率军先退即可!盟友不战而走,荆州军的士气必遭重击!”
“具体怎么做,小侄慢慢再告诉叔父。”杨证飞快说道:“现在先请叔父立即动笔,给袁胤和刘勋各去一道书信。”
“拿绢笔来。”桥蕤毫不犹豫,又问道:“贤侄,书信怎么写?”
“内容很简单,就是请叔父以旧友身份劝说袁胤和刘勋退兵。”杨证微笑说道:“叔父可以在书信上先叙旧曰之情,然后向袁胤和刘勋指出荆州军此来不安好心,除了贪图江东与淮南外,更贪图袁耀军目前唯一控制的豫章郡,再指出在荆州军面前,柴桑和豫章实际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柴桑在则豫章可保,柴桑亡则豫章必失,劝他们退保海昏和南昌,不要再给刘琦卖命。”
“书的内容当然没问题。”桥蕤疑惑道:“可是这么做有用吗?以袁胤和刘勋的姓格,最多也就是动摇一下,不可能真的退兵啊?”
“叔父请放心,这还只是第一步。”杨证答道:“除了这两道书信外,小侄还想请叔父给刘琦也去一道书信……。不过算了,给刘琦的书信比较重要,如果叔父不介意,小侄愿为叔父代笔。当然了,书成后小侄会请叔父过目。”
“介意又有什么用?反正还不是得听你小子安排。”桥蕤苦笑了一句,点头道:“你也准备吧,尽快行事。”
不用桥蕤吩咐杨证也会尽快行事,当天夜里,杨证又让桥蕤出面接见了之前救下的那两名重伤的袁耀军士兵,给予奖励后令二人分别持书出城,分别送往了袁胤和刘勋军中,结果也正如桥蕤所料,刘勋和袁胤见了书信后仅仅只是稍微动摇,并没有决定退兵。同时那两名送信的袁军士兵也比较走运,没向王启年那样被刘琦刑罚至死,刘勋和袁胤问明他们是因为重伤被俘后,便也没有责怪他们,只是把留在了军中继续听用,结果徐州军善待袁耀军将士的事实,也通过二人之口传进了袁耀军中。
事还没完,第二天冬月十五,因为大型攻城武器消耗殆尽的缘故,荆袁联军没有再发起攻城,杨证抓住这个机会,在正午时分让桥蕤派了麾下功曹陶绍出城,借口与刘琦议和,大张旗鼓的出城到荆州军营中拜见刘琦。结果刘琦为了了解柴桑城中情况和桥蕤的态度,如同杨证所料的立即接见了陶绍,见面后陶绍郑重行礼,双手向刘琦呈上了桥蕤的亲笔书信,结果刘琦打开书信后仔细一看时却傻了眼睛。
“陶功曹,这是什么意思?”
刘琦举起书信陶绍问,陶绍仔细一看也有些傻眼,原来桥蕤的书信上竟然被涂抹了多处,许多字句都被毛笔涂得不能辨认,也让整道书信无法再看。吃惊之下,陶绍又稍一盘算,很快就明白了原因,忙向刘琦拱手致歉道:“公子恕罪,想来是桥太守他一时疏忽,误将草稿装入了信袋之中。公子勿怪,好在离城不远,小使这就回城去取书信正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